2025年免试招生工作实行一次报名两轮招录的模式。
2025年甘肃省普通专升本免试招生工作继续实行网上报名及志愿填报网络化平台管理。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须在规定 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
(一)网上报名时间:2025年3月3日8:30至8日18:00网上报名开始后,符合免试生资格的考生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https:/hww.ganseea.cn/),点击“办事大厅”专栏选择“普通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考试”栏,点击“普通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考试报名系统”进入报名页面(或直接登录网站:https://zsbwb.ganseea.cn。根据提示进行注册报名、上传照片、网上缴费等(含首轮志愿填报)。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二)考生上传照片要求: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 占照片尺寸的213,背景颜色为白色宽高应小于240x320(像素),且高不得小于宽,文件大小不得超过 30K。
(三)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仔细填写信息,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四)志愿填报须按高职(专科))专业二级类(除医药卫生类)与普通本科、职业本科二级专业相近或相同对应的原则进行,同一专业大类内可跨二级专业报考。志愿填报只能选择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不符合填报要求的视为志愿无效。
四、资格审核
资格审核时间:3 月 4 日 8:30 至 10 日 18:00。
省内学校应届毕业生(退役大学生士兵除外)资格审核由就读学校负责,退役大学生士兵资格审核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
(一)省内生源学校依据《方案》和本实施方案,制订本年度免试生资格审核确认工作实施办法并在校内公布。
(二)省内生源学校应在 3 月 4 日前对本校符合免试生资格的应届毕业生名单提前完成线下审核确认工作,并在校内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3 天。
(三)省内符合免试生申请条件的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除外),完成网上报名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资格审核表》,向就读学校提交资格审核表及竞赛获奖等有关证明材料。
(四)省内生源学校按照规定对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核。符合条件的考生未网上报名的视为放弃免试资格。
(五)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退役大学生士兵资格审核表》, 经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核盖章后,由本人向省教育考试院提交退役证(退役证未载明应征入伍地信息的,还需提供应征入伍地征兵部门开具的“应征入伍通知单”或开具入伍地证明材料)、居民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学信网下载的学历报告等证明材料。2024 年 3 月退役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若报名时不能提供退役证,须提供相关有效证明材料(如服役部队开具的证明材料等),其他证明材料与前款相同。
(六)资格审核单位同时负责审核考生填报志愿是否符合
《2024 年甘肃省普通专升本高职(专科)和本科专业大类对照表以及免试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有关要求。对志愿不符合要求的考生,由资格审核单位负责联系考生修改志愿。待考生志愿修改成功后,方可确认考生本次报名及志愿填报完成。
五、专业能力测试
(一)考试形式:学校专业能力测试采用笔试形式,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二)考试大纲:专业能力测试大纲由学校制定,按照专
业大类分类,同一专业大类不同专业采用相同大纲内容进行测试,详细内容请参见附件。
(三)试题类型:试题主要包括两大类:主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占总分的 40%—50%,客观题占总分的 60%—50%。
(四)试题难易度:较容易题约 30%,中等难度题约 50%,较难题约 20%。
(五)考试时间:根据全省统一安排,
第一轮测试时间为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9:00—11:00;
第二轮测试时间为 2025 年 3 月 22日(星期六)9:00—11:00。
(六)考试地点:兰州财经大学段家滩校区,具体考试安
排另行通知。
六、招生录取
参加免试招生的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及资
格审核等工作。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名的,视同为放弃 2025年免试生资格。免试生网上报名时,含首轮志愿填报内容。参加第二轮招生的免试生仅需网上缴费及填报志愿。
(一)免试招生为免于参加普通专升本招生全省统一考试,
只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能力测试,依据测试结果择优录取。
(二)我校将对拟录取考生名单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
不少于 3 天。公示期满,学校将汇总拟录取名单,并通过普通专升本信息管理平台报省教育考试院办理录取手续。
(三)免试招生工作分两轮进行。首轮未完成免试招生计划的可进入第二轮免试招生。
1.我校向省教育考试院报送进入第二轮招生的剩余专业及计划数,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向社会公布。
2.未被录取或放弃首轮报考机会的免试生可参加第二轮免试招生,根据第二轮公布的招生专业及计划数填报志愿。
3.第二轮网上填报志愿时间:3 月 21 日 8:30 至 18:00。
七、其他事项
(一)不符合我省免试条件的考生,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资格,录取后发现立即取消录取资格。
(二)免试生在本科高校入学报到时未取得高职(专科)毕业证书或受到处分的,取消其录取资格。退役大学生士兵未正常退役并取得退役证,取消其录取资格。
(三)对录取后未报到、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不再享受免试专升本政策。
(四)自行放弃免试资格或未被录取的免试生,不再享受免试招生相关政策,但可参加全省普通专升本招生统一考试。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参加全省普通专升本招生统一考试。其他未明事项按照甘招委发〔2024〕1 号文件执行。
附件:
1.公安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2.教育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3.财贸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4.旅游管理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5.新闻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6.艺术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7.土建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兰州财经大学 2025 年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公安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及参考书目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参考书目:《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新编 21 世纪社
会工作系列教材,李迎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
7 月。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 社会工作导论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性质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二章 社会工作发展
第一节 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第二节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价值
第一节 价值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9 -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三节 形成中的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第四章 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第二节 人的行为的三个层面
第三节 人的行为与生命周期
第五章 社会工作过程
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要素;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主体——社会工作者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弱势群体;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
第五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第六章 个案社会工作
第一节 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第三节 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与程序
第四节 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技巧
第七章
小组社会工作
第一节 小组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历史
第二节 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第三节 群体运作的过程与小组社会工作的程序
第四节 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
第八章
社区社会工作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
第四节 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
第九章
社会工作行政
第一节 社会行政概述
第二节 社会行政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社会行政的功能
第四节 社会行政的基本过程
第五节 社会工作督导
第六节 社会工作咨询
第十章 社会工作研究
第一节 社会工作研究概述
第二节 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评估研究法
附件 2:
兰州财经大学 2025 年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教育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及参考书目
适用专业:英语(旅游英语)。
参考书目:1、综合教程(第 3 版)增强版(学生用书),
第 1-4 册,何兆熊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3 年 7 月;
2、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 6 版)学生用书,章振邦著,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2 年 7 月。
二、大纲内容
(一)考核目标
要求考生能正确运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基础阶段所要
求掌握语法结构的全部内容;认知教学大纲词汇表基础阶段
规定的 5500-6500 词汇,熟练运用其中 3000-4000 单词及
其基本搭配;具有一定的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
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具有进入本科层次学习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为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掌握的语法词汇知识、
语言理解能力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词汇
与语法结构,熟练运用各项基本技能解决语言问题。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 约 50 %、中等难度题 约 30 %、较难题 约 20 %
(四)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包括:词汇和语法结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
改错和作文等类型。
(五)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附件 3:
兰州财经大学 2025 年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
财贸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及参考书目
适用专业:保险学,数字经济。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人民出版社和高等教
育出版社,2021 年 4 月。
二、大纲内容
(一)导论
1.社会生产关系的内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
2.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科学抽象法、逻辑和历史相一致;
3.经济规律内涵、基本特征;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创立及发展;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一般原理
1.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
2.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货币的本质、职能和货币形式、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4.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及局限性;
5.商品经济产生条件、市场经济的内涵、基本特征,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及市场秩序;
6.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深化。
(三)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1.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形式;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阶段;
4.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5.劳动力商品的形成及其内涵;
6.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及基本形式;
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基本形式;
8.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规律;
9.资本积累的本质、必然性、一般规律及其经济社会后
果;
10.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态、正常循
环的条件;
1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和途径;
12.单个资本增大的方式、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13.社会总产品及其实现条件;
14.部门之间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的机制;
15.生产成本本质及其对资本生产的意义;
16 剩余价值与利润、利润与平均利润、价值与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率;
17.商业资本与利润、借贷资本与利息、资本主义地租;
18.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原因及周期性;
20.科学全面评判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涵;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4.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5.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优势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内涵;
8.两个“毫不动摇”理论;
9.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内涵;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内涵;
11.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和优势;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治理的手段和基本经验;
15.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
16.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构建新发展格局;
17.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和新举措;
18.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19.绿色发展的内涵、重大意义及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路径;
20.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完善路径;
21.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及主要经验;
22.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及新体制;
23.对外开放条件下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五)经济全球化和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及影响;
2.逆全球化及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3.全球经济治理及建立国际经济新关系;
4.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成效;
5.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内涵。
附件 4:
兰州财经大学 2025 年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
旅游管理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及参考书目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参考书目:《管理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
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1 月。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 管理导论
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三节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
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
第一节 决策及其任务、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第二节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第三节 决策方法
第五章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第一节 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
第二节 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
第三节 决策追踪与调整
第六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组织结构、第三节 组织整合
第七章 人员配备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原则
第二节 人员选聘
第三节 人事考评
第四节 人员的培训与发展
第八章 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第三节 组织文化塑造
第九章 领导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与特征、第二节 领导与领导者
第三节 领导与被领导者、第四节 领导与情景
第十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基础、第二节 激励理论、第三节 激励方法
第十一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与沟通类型、第二节 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第三节 冲突及其管理
第十二章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第一节 控制的内涵与原则、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第三节 控制的过程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第十四章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第一节 风险识别与分析、第二节 风险评估与控制、第三节 危机管理
第十五章 创新管理
第一节 组织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二节 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附件 5:
兰州财经大学 2025 年高职(专科)升本科
免试生招生新闻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及参考书目
适用专业:新闻学。
参考书目:《新闻学概论》(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学概论》编写组,高等教
育出版社,2020 年 8 月。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 新闻本源
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第三节 新闻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新闻真实
第一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第二节 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获得公信力的前提
第三节 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第四节 杜绝虚假新闻
第三章 新闻价值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内涵
第二节 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
第三节 新闻价值取向
第四章 新闻媒体
第一节 新闻媒体的演变
第二节 新闻媒体的类型
第三节 媒体融合发展
第五章 新闻事业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第三节 新闻事业管理
第六章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第一节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第二节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
工作大局服务
第三节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第七章 新闻宣传
第一节 新闻宣传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新闻宣传的理念和内容
第三节 新闻宣传效果和检验标准
第四节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第八章 新闻舆论
第一节 新闻舆论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新闻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新闻舆论引导的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与特点
第五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式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第一节 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第三节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第十章 新闻法治
第一节 新闻法治的内涵
第二节 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依法规范网络媒体传播秩序
第十一章 新闻道德
第一节 新闻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新闻道德的发展
第三节 新闻道德与媒体社会责任
第十二章 新闻人才与队伍
第一节 新闻人才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 新闻人才培养
第三节 新闻队伍建设
附件:6
兰州财经大学 2025 年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
艺术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
素描(满分 150 分)
二、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绘画
三、考试范围
静物素描
四、考试要求
1.构图完整,结构合理
2.造型准确,能体现对象特征
3.主次关系、黑白关系、空间层次等关系处理得当
4.画面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五、考试时间120 分钟
注:画具考生自带,试卷素描用纸由学校统一提供,限用铅
笔、炭笔等单色表现。
附件 7:
兰州财经大学 2024 年高职(专科)升本科
免试生招生土建类专业大类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及参考书目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参考书目:《管理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
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1 月。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 管理导论
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三节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
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
第一节 决策及其任务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第二节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第三节 决策方法
第五章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第一节 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
第二节 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
第三节 决策追踪与调整
第六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组织结构
第三节 组织整合
第七章 人员配备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原则
第二节 人员选聘
第三节 人事考评
第四节 人员的培训与发展
第八章 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第三节 组织文化塑造
第九章 领导的一般理论
2025年兰州理工大学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入学专业能力测试办法
注意:汇总仅供大家参考,具体以学校官网发布为准。
李老师 :18193154523 (同微信)